中建网群 | 子站链接| 网络大学 | 协同办公
新闻中心
一局要闻
一局快讯
中建新闻
国资动态
媒体聚焦
专题专栏
企业刊物
媒体聚焦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晶报》:中国第一高楼建得咋样了——晶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揭秘中国第一高楼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14-03-26 信息来源: 字号:[ ]


 

本网讯 3月26日,《晶报》对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进行了专版报道,文章和链接如下:

http://jb.sznews.com/html/2014-03/26/content_2820887.htm

http://jb.sznews.com/html/2014-03/26/content_2820888.htm

中国第一高楼建得咋样了

晶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揭秘中国第一高楼建设情况

  以速度与效率著称的深圳,摩天大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从1995年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到2011年442米的京基100大楼,在福田中心区,更有中国在建第一高楼——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日前,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已达330米,晶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探访这座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的施工奥秘。

  基础打得深 “巨人”站得稳

  660米的高楼,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到底立不立得住?楼盖好以后会不会晃动?负责平安金融中心建设的中建一局总工程师薛刚给我们解答了这些疑问。

  “我们的基础打得深,24根直径9.5米的超巨型桩打下去35米深,直接连到了地表的岩石层,平安这座大楼就跟地壳长成了一体,稳固得很。如此大直径的工程桩史无前例,只能靠人工凿碎岩石、一点一点地向下挖掘,接近微风化岩石段还需要进行微爆破才能掘进。”

  据介绍,平安金融中心项目选用了国际最知名的结构设计师,将结构形式设计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抗侧力体系,抗震等级设计为特一级,安全稳固性能极强。

  密码“8-4-7” 确保好身材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660米的高度,在不断“长高”时,如何严格按照设计保证“成长”的准确性呢?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中建一局副总经理张晓葵向我们透露了“8-4-7”这组建设密码,即“8根擎天柱、4支大铁臂、7根金腰带”。

  “8根擎天柱是平安金融中心外框的8根巨型钢柱,每根巨柱高达580米,从地下室一直贯通至地上,支撑起整栋大楼的重量和竖向荷载。4支大铁臂是附着于核心筒外墙上的4个100吨的大塔吊,在不断地自行爬升中,一点点在拔高着平安大厦。平安项目共有7道桁架加强层,犹如7条金腰带紧紧环抱大楼,是抗侧力体系的关键部位,有力地加强了结构强度。”

  “8-4-7”的黄金组合,让平安金融中心在猛烈的台风刮来时也只如春风拂面,稳稳地屹立在鹏城中心。

  总承包协调 玩转运筹学

  平安金融中心工程的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每层的平均面积也达到了3100平方米,外加结构复杂、工序繁多,每天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都超过1000人。如何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呢?

  张晓葵告诉记者,“除了制定常规的施工网络计划外,我们专门成立的总承包管理部,钢结构、机电、幕墙、装饰等12家分包商进场时,都需要通过我们的总承包管理部对机械台班、操作平台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保证合理的交叉作业和工程进度。”

  借力高科技 轻松攻难关

  大楼在一天天的“长大”,如青少年一般,在超过100米后,“叛逆”的个性逐步展露。

  建设过程中,曾发现外框钢结构太高,包住了核心筒塔吊,塔吊不能正常运转;工人对首次使用的TABLA模板体系不熟练,花了3天时间才完成70平米的模板架设,工期严重滞后……越往上,爬模难度越大,怎样才能在工程节点的规定日期内完成任务呢?

  中建一局集团总工程师薛刚的团队,用建筑行业的前沿科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施工进行提前模拟,并具体细化到多少个人模板施工、每个筒几块模块、每块模块几个人施工,准确地将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按小时排工期,确保了“4天一层”的工程进度,轻松攻克“超级工程”的管理难关。

  沿用老方法 便利更省心

  平安项目纵向高度目前已完成334米,超过了设计总高度的一半。其中钢结构外框也达到200多米,核心筒内楼板等横向施工也已进行到30多层。此时正是工程主体结构快速施工阶段,不同工作的作业面既繁杂又分散,这就对管理现场的工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每个工长除了白天要细致地管理多个楼层和工序,晚上还得值班打混凝土。

  从项目组建之初,中建一局项目工程部便流行起一种老方法——留“便条”。白天下班的同事会给晚上值班的同事“便条”,上面写好当天的注意事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晚上值班的员工到第二天一定会等到中午才下班,这样实现了工作时间上的交叉,工程进度的推进一点都没走弯路。

  鹏城冗长的酷暑、频繁的暴雨和恶劣的台风没有挡住平安项目“成长”的脚步,在项目部的精心组织下,现场施工迅速高效开展,施工进度超乎预期,塔吊爬升由年初预想的8天缩短至5天,核心筒施工稳定4天一层,最快速度达3天一层。

  合理施“巧计”助力快“成长”

  平安金融中心作为中国在建第一高楼,其建筑难度自然非比寻常。针对现场施工难点、技术难题等疑难杂症,中建一局设计“巧计”,为拔高平安保驾护航。

  660米高的主塔楼核心筒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先行,才能保证外框钢梁在跟随施工时附着于核心筒外壁的塔吊能吊起几吨重的巨柱和桁架。对此,中建一局采用了有安全操作的平台体系、带着模板一直到顶的爬模体系完成施工。大楼每“长高”一层,爬模就再次自行爬升一层,保证工程进度和垂直运输的顺畅度。

  超高层混凝土通常用泵管运送,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混凝土泵送高度达580米,堪称“国内第一”。可泵送高度过高,将无法使用常规水洗泵管。为此,项目将传统气洗加以改造,研制出新的气洗方案,并特别邀请德国泵送专家亲临现场指导试验。经历一个多月的艰苦作业,成功攻克这一国内技术性难题。

  建设者们的故事

  张军

  他说,开了这么多年的吊车,总之就是想办法干好,以后不做这一行也心安理得。

  男,今年29岁,湖北襄阳人。他2004年开始参加工作,在南京中昇电机公司一直做塔吊司机。先后到过内蒙、天津、北京等地工地干过。他对记者说,在工作中,有时为了赶工期,下雨天也要上机操作,平时都是高空作业,不过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只要自己注意安全,自己分内的工作,不能有其他的想法。开了这么多年的吊车,总之就是想办法干好,以后不做这一行也心安理得。同时,张军感到,他天天一个人在塔吊上面,有时候也感到比较乏味,但为了公司、家庭,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自己只觉得,干这行一点都不能疏忽,随时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来。平时,如果遇到情况,沟通得不好,就大家开会进行沟通,解决问题。张军有两个小孩,“老婆在老家照看小孩上学,既然在这里做,就建设好第一高楼。”张军坦然说。

  夏培利

  他的60人混凝土班组获得了项目“2013年度质量安全先进班组”。

  男, 1962年生,重庆江津区人。以前在家里一亩三分地务农,十二年前出来当建筑工人,曾经参与过北京中石油大厦、国贸三期和天津津塔的建设。2009年4月来深圳参与平安金融中心建设,负责混凝土相关的工作,现在主要负责主塔楼墙体、楼板打混凝土。他觉得平安项目这个工地和别的工地有点不一样,“总包中建一局安全方面抓得特别严”,他跟记者说,新工人入场有安全进场教育,每天早上班组长作安全交底,每个人签名摁手印,每周一中午十点安全例会,每月一次安全技术交底,还有呢,特殊工种全部要求持证上岗,焊工每天都要开动火证,信号工没信号工证指挥要罚款……步骤严格、制度完善让他有点埋怨,但“终究是好的”,他开口笑道,安全抓得严,工地里一直没出什么大事,他的60人混凝土班组还获得了项目“2013年度质量安全先进班组”。“得了不少钱呢”,他咧着嘴开心笑道。

  万子秀

  她和十余名女工人一起负责清理这些垃圾,把楼层打扫得“清清爽爽、面容整洁”。

  女,1967年生,也是重庆江津区人,她是夏培利的妻子。以前老夏在北京中石油大厦干的时候,她在附近学校里打扫卫生,两人在5环外租了一间小屋子,100元一个月,每周末她能在小出租屋里给老夏做顿好吃的。她也是2009年跟随老夏来到平安工地的,一开始也负责打扫卫生,现在工地搞文明施工,每层楼浇完混凝土后都会留下不少渣土、废料等垃圾,她和十余名女工人一起负责清理这些垃圾,把楼层打扫得“清清爽爽、面容整洁”。“工作还行,不是很累”,她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什么时间去看望在光明新区电子厂房里工作的儿子,儿子都28岁了,春节介绍了两个对象都没成,她有点着急。

  彭胜生

  唯一的愿望是多挣点钱,能给孩子更好点的教育。

  男,1979年生,广东茂名人。他一直在深圳“挖坑”,之前给京基100挖基坑,2010年开始给平安项目挖,“整整挖了一整年,京基的坑也就十来米深,平安的足足有三十多米,大得多深得多”,他边讲边挥着手,神情有点自豪,他说那时候挖坑每天晚上能挖两三百车的土,每次出车都得洗得干干净净,有个小伙洗了一个晚上就不敢来,“把那小伙累怕了”,他笑道,“因为我们的车洗得特别干净,扬尘少,深圳环保局还给我们颁发了‘标兵工地’呢。”现在他是管理30多人拆撑队伍的现场工长,老婆在宝安工厂上班,只有晚上能见一见,7岁的女孩和4岁的男孩都在茂名由老人家带着,他唯一的愿望是多挣点钱,能给孩子更好点的教育。

  母光亮

  成为工程部核心骨干之一,源于踏实用心、善于学习的品质。

  男,1987年生,贵州兴义市人。2012年7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加入中建一局,成为工程部最普通的一名现场责任师,俗称“工长”。毕业一年多来,他只干了一件事:爬模。平安工程采用的液压爬模体系是关键的几门技术之一,他对此一无所知,但领导一句话让他一步步摸索,从无知到精通,现在成为工程部的核心骨干之一,正源于他踏实用心、善于学习的品质。核心筒爬模是工程施工的“领头羊”,加上高层防护安全责任重大,他不无压力地告诉记者:“每天要做的事很多,既要不误工期,又要保证质量、安全,只有每天都不懈怠才行。还得跟有经验的老工人、专业分包学习,才能有所成长。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刚工作半年就得到提前转正,又分别荣获了项目部2012年优秀员工和2013年青年岗位工作能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减免房租事项信访联系人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 邮编:100161 电子信箱:zjyj@cscec.com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19915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