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1月9日,《劳动午报》刊载文章《我参加了国贸地标工程建设》,对一局发展公司国贸三期B项目建设者进行了报道。链接如下:
http://ldwb.workerbj.cn/content/2016-01/09/content_25216.htm
“目前北京的最高楼——高达330米的国贸三期A,我是其中的建设者。2015年,高达295米的国贸三期B也封顶了,我也参加建设了。”回首2015年,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国贸三期B阶段项目总工刘卫未非常自豪。
修建多座300米以上超高层
刘卫未今年35岁,是一名80后,浙江大学岩土硕士专业毕业。提及他自毕业工作以来参与修建的工程,那可都是赫赫有名的超高层建筑:华北第一高楼——336.9米高的天津津塔、300多米高的天津嘉里中心、建成后660米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国贸三期A和B。这其中任何一个工程,名气都相当大,而刘卫未均参与了这些重点工程,并担任多个超高层项目的总工。
刘卫未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两个头衔,这在建筑业并不多见。正因为他是岩土方向的注册土木工程师,这几个超高层基坑开建时都有他的主导或参与。“难度最大的是天津津塔基坑的建设,由于天津特殊的地理环境,采用了多项技术才将基坑建好。”刘卫未说。这几年,刘卫未负责施工了多个深坑,最深的是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达33.3米,其他的都在20米以上。
刘卫未介绍说, 国贸中心建筑群是中国建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1986年国贸一期中的主要分包到1998年二期的施工总承包,再到2005年三期A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以及经过在与国内建筑企业激烈市场竞争后拿到的三期B,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见证了CBD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建筑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三十载春秋跨越,实现了从156米到330米近两百米高度的爬升,从主分包商到总承包的改变,中建一局用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艺术品,完成了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全过程完美履约。
国贸三期B工程于2013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最终完工时间2016年10月19日,总工期1147天。由主塔楼(3BN)、酒店裙楼、商业裙楼(3BS)及地下室组成。国贸3B工程是一处集办公、酒店、商业娱乐、车库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国贸三期B建成后,国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总面积可达110万平方米。
12项关键技术打造地标建筑
“修建超高层,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不行的。” 刘卫未告诉记者,国贸三期B有12项关键施工技术,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景茂街钢桁架整体提升技术、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技术、BIM技术的应用等。
刘卫未说,核心筒采用的超高层液压爬模施工技术,爬模架的提升可分段、分片或整体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速度可以达到2.5天一层。
而关键的BIM技术,更是让项目如虎添翼,机电和幕墙的施工可以做到可视化,施工人员可以提前了解线路的走向。由于BIM技术的采用,项目也因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仅钢结构一项,管理人员就从以前的国贸三期A需要的50-80人降为现在的20-30人。
既保施工又不影响居民生活
国贸地处北京CBD繁华地段,如何确保施工也是一项很需要统筹的难题。作为项目总工,刘卫未每天都在现场盯着。
回忆项目开工初期大体量地板浇筑时的情形,刘卫未依然历历在目。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只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在施工技术上,考虑到此次浇筑的混凝土体量巨大,达到了8000立方米,不能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刘卫未设计了溜槽+泵送的方法,每个小时可以输送300立方米混凝土。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混凝土搅拌车精准到达,因为项目周边不能停太多水泥车。一切安排妥当后,刘卫未和同事们一起,连续奋战36个小时,终于完工。
当然,遇上特殊时期,项目工地还会开启“静音模式”。2015年中高考期间,项目对施工计划进行了调整,保证考试期间施工不做“破碎”等产生噪音的工序。为保证考生得到充分的休息,项目暂停夜间施工,每天22:00-6:00项目全面停工。
2015年11月25日,那是刘卫未难忘的一天,当天,一根长达9米的钢梁徐徐升起,在295米高空准确吊装就位。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B工程主体结构成功封顶。国贸三期B是北京CBD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收官之作,建成后将与国贸大厦组成“国贸双璧”,完成国贸地块的最后一块“拼图”。
|